1 引言
发盖内板,车身覆盖中较大的零件之一,具有材料薄、形状复杂、多为空间曲面、结构尺寸较大等特点,成型性较其他小零件困难,为保证零件质量,在处理数模型面(以下简称模面)的时候对凹模、压料芯、镶块等做强压处理,对下模只做凹角让空处理。简单来说,模面处理就是改变凸凹模之间的间隙,使机床给模具施加的压力在凸凹模表面进行重新分配,以提高制件的质量和模具的冲压稳定性;同时,利用模面强压也可以减少钳工手修模具的时间、降低模具成本、缩短整体研合周期。在此,将比较成熟的后工序处理方案与大家进行探讨。
2 模面偏差处理的目的
制件主要是通过凹模和凸模作用成形,例如以凸模型面为基准,在凹模型腔上加工留有制件料厚的间隙,板件在凸、凹模之间的间隙中冲压成形。模具型腔面偏差是对非基准侧型腔面实施制件料厚±(0.1~0.2)mm的偏差加工,目的是对非关键型腔面采取偏差加工处理,减少钳工上线研配工作量,进而提
3 后工序模具偏差加工处理
模具偏差一般制造在压料芯上面,压力面是控制板料流动的关键部位,在设计偏差加工时需要充分考虑制件的成形性、拉伸减薄率、机床变形等影响条件,根据不同的产品造型、产品位置设计不同的偏差加工区域。为了使后工序模具冲压出来制件的面品、合格率达到要求,并且减少研合工时,对后工序模具进行模面处理。高模具调试效率,以达到减少模具开发周期的目的。
4 结束语
参考其他模具厂家的制造标准,在后续模具模面制造时,除了偏差加工制造,还会对非工作区域进行大区域避空,使用机械加工达到避空的效果,同时减少机加工加工时间。
我们厂由于模面偏差制造起步较晚,对于大面积避空方案还在探索中。当前偏差加工的方案是在模具制造过程中进行跟踪和总结,将这种理念融入到设计中,从前期就减少模具的型面面积。通过对多个发盖项目的后工序模具进行偏差加工,结果显示钳工型面有效区域研配的时间大大减少,模具的制造周期缩短。型面研配的面积减少了,人的参与少了,大面积打磨现象避免了,模具的品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