钢铁业低迷不振 钢材老板忧心忡忡
就像这连日的阴雨天气一样,曾经风光无限、一度赚得盆满钵满的钢材老板们如今也眉头紧锁,愁云密布。持续低迷了大半年的钢材价格,使得他们的利润大幅挤压,几乎无利可图。
如果在往年,五六月正是钢材销售的旺季,可今年却受价格低落和阴雨持续的影响,生意颇为惨淡。原来只做工程和企业订单的老板,不得已做起了零售。可即便这样,还是有一些在这行扎根10多年的老店出于无奈,考虑另谋生路。
以前每吨纯利100多元,现在毛利50元
6月4日下午,中雨,深圳金属材料大市场地面上坑坑洼洼,阻挡了不少人的脚步。得知记者的来意后,钢材老板们叹息声一片。今非昔比,现在的生意远不如从前。
市场内某门店销售助理陈女士透露,店里的钢材业务已大大压缩,现在正准备转行从事房地产开发。这家店开了12年之久,拥有一批稳定的客户。在2004年到2006年,他们还曾赚了不少钱。
普通人眼中富得流油的钢材老板,财富正在缩水。陈女士说:“现在每个月零售大约100多吨,工程批量为1000~2000吨,而在2004年、2005年时,每个月工程批量都在4000~5000吨。”销量下降,可更让老板揪心的是,利润也在降。“以前的利润有100多元/吨,还是纯利润。现在店里的螺纹钢价格为4000元/吨,每吨毛利润为50元,纯利润还不到1‰。”陈女士说,“钢材行业需要囤货,而价格却是每天在变化,如果高价进货之后价格下降,那就得赔本。”
生意好有十几个业务员,如今一个不剩
利润下滑,原本那种“工资加提成”的薪酬模式,成了纯工资模式,业务员于是慢慢流失、转行。陈女士说:“生意最好的时候,我们这有十几个业务员,现在一个都没有,全走了。”因为打算从钢材行业慢慢撤出来,店里也就没有再招业务员了。
在(深圳)金属材料物流大市场(以下简称“中南大市场”),记者发现不少店子的店门紧闭。旁边开门营业的老板称,那是因为很多业务员都在外面跑业务。
和深圳金属材料大市场相比,中南大市场主要以做工程、项目、企业的订单为主,而非零售。可是,在现在的行情下,以前那些不做零售的老板,也开始选择信得过的消费者做零售了。
经营钢材的同时,老板开了家设计公司
中钢协5月24日发布月度分析报告称,尽管二季度是模具钢材消费旺季,但由于主要用钢行业增速继续回落,钢材需求增长缓慢,市场供需矛盾加剧,钢材价格将呈低位波动运行走势。
用中南大市场某门店总经理吴建平(化名)的话说,“如果形势一直这样持续,很多老板怕是挺不下去了”。陈女士也说:“尤其是一些新开的门店,客户群还不稳定,更容易关门。”
事实上,已有不少钢材老板关闭店铺或者转行。现在钢材行业步履维艰,有的老板便同时经营起其他行当。吴建平告诉记者,除了现在这个钢材店,他还创办了一家设计策划公司和一家文化传媒公司。
阴雨天气,也是销售不景气的诱因
中南大市场内一家老牌门店的市场部经理李先生介绍:“今年多阴雨天气,导致不少工程工期因此受阻,这也对销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。”
在吴建平看来,房地产行业的低迷的确对钢材的销售带来致命的打击。“由于收款不及时,我们基本不做房地产行业的单了。现在接触企业和项目比较多,比如厂矿企业,以及电厂和冶炼厂等。”他说。去年年底,吴建平给一位私人房地产老板供应了价值18万元的钢材,后来因为房地产老板跑路,这18万元也就打了水漂。
□ 计算
建安成本相对降低
钢材市场不景气,钢材老板的日子难过,但是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,楼盘的建安成本倒是相对降低了。
株洲宏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飞介绍,盖楼时每平米的钢筋用量大约是85公斤。记者参照这个标准,大致算了一笔账。
根据中国建材在线的数据显示,2012年5月11日萍钢材报价4560元/吨,6月1日的报价为4260元/吨。按照5月11日价格,每平方米建筑所用钢筋价格为4560/1000×85=387.6(元);而按照6月1日价格,每平方米建筑所用钢筋价格为4260/1000×85=362.1(元),两者相差25.5元。如果建筑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,这一部分的建设成本将节省25.5万元。
□ 预测
价格或跌回两年前水平
据新华社电 生意社铁矿石分析师陈凯日前分析认为,如果以铁矿石为参照推算,钢铁价格继续下行是钢铁行业的必然回归,只有回归到合理水平才能令钢铁行业健康发展。就目前来看,钢铁价格至少将回到两年前的水平。
最近一周,铁矿石、螺纹钢、热轧卷、中厚板等价格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扬。中国大宗商品研究中心主任刘心田认为,回暖之势是刺激政策等消息面的一个短期效应,从中长期来看,钢铁行业仍然会步入下行阶段,5月份价格的下跌只是整体下行趋势的一个前奏。
国内钢铁行业自去年10月份便进入严冬,由于供需方面的双重压力,钢铁行业至今一直处在亏损的边缘。虽然在5月末,由于国内钢价受发改委审批项目速度加快、银行月末突击放贷等政策层面消息带动止跌企稳,但目前的政策面利好较少,最根本的是国内市场整体需求依然低迷,在供求失衡的国内钢市,所谓的“利好”因素很容易被消解掉。
|